球盟会这里面包含新闻的二个特性:一是时效性:“新近发生的”;二是真实性:“事实的报道”。新闻的五个W.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写稿要“趁热打铁”,不能老在稿件用“近日”、“日前”、“前不久”等在时间表述上比较含混的词,提倡当日稿件当日写完并发稿。这样有利于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一是尽量要有典型的细节,比如我们要报道某个人学习很刻苦,他怎么个刻苦法?有必要通过文字刻画一个细节来诠释他的刻苦精神,这样有利于增强可读性和真实性。
二是采访要尽量采访事件的核心人物,引用要尽量引用他们的话来表达某种观点或者诠释某种意义。真实性就不用多说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三是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新闻发现力。很多会议、很多领导的讲话,其实都蕴含着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关键看你能否发现,如何培养和提升新闻发现力,潘堂林先生提出了“三敏”与“三力”的观点。三敏,即敏锐、敏捷、敏慧,三力,即审视力、联想力、提炼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作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东西。”
诺贝尔奖获得者、匈牙利生理学家森特.乔尔吉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发现就在于看到所有人都看到的事情,但却想到其他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这就是说,观察不仅仅只是看,还要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定位,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同时需要记者对稿件视角进行选择,对稿件主题进行精心提炼。你投向哪里,你的稿件就该面向哪里。
简单的说,视角的选择,就是要站在全国看全省、站在全省看地市,站在高等教育的角度看高校,站在高校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发展与改革举措。
对于动态类的报道,尤其须要进行主题与视角的提炼和选择。在独家新闻已经十分难求的情况下,媒体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报道视角或者主题的竞争。
校园新闻,主要来源于学校、学生、老师身上的新闻。是教育新闻的一部分,除了一般新闻的特征外,还具有专业性、周期性、特定性等特点。季节性,比如寒暑假新闻就少,招生报到季、毕业季是新闻高发季。
其实,关心校园新闻的的人挺多:想上大学的人关心,读过大学的人都关心。高校是学校连接社会的桥梁。高校的学生基本是成人,高校实质上已经是一个小社会。
高校新闻要善于社会化、故事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高校师生中的奇人趣事。高校改革中成果为社会所关注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家长关心还有社会关心、还有未来的学生关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官网通知开办女研究生《形体塑造和礼仪社交》培训班,以“提高女研究生形象气质和就业竞争力”,这也被学生通俗地称为“淑女班”。
30人的招生计划,有200多人报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昨日表示,针对研究生办的“淑女班”,因报名过于火爆,原计划的1个班要增加到2个。
2.从教育领域发现新闻,敢于质疑【这类新闻难度偏大学生记者写得相对较少】
本报讯 (通讯员朱建华) 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昨日,经统计发现,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位名师官居“校座”
据了解,第五届高校名师经教育部、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选和公示,最终确定百名。
全国百位高校名师中,“纯”一线%左右获奖者都有不同“行政职务”。其中,行政职务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等 “校座”就多达20位。
湖北三名女大学生捡废品救助重病室友这是一间普通的大学宿舍,一边是两张并排的高低床,一边是4张一字排开的课桌。靠近门口的上铺放着一些杂物,床板上落满灰尘,其主人罗茜生重病住院一年了。没有洋娃娃、没有香水瓶,3个二手电扇是唯一的电器,宿舍的一角倒是堆着各种旧塑料瓶。住在这个宿舍的杜华月、董仕琴和王飞对食堂1元素菜的食谱了如指掌,对周围废品回收站的地点和价格熟稔在心。一年来,这3名来自农村家庭的女孩通过捡饮料瓶、兼职打工,尽力为姐妹罗茜筹钱治病。而她们每天的生活费仅有3.5元。她们尽力节省每一分钱。为了节省一毛钱,住在北区六栋宿舍的她们,都会一路小跑15分钟到南区食堂,抢饭点——因为南区的素菜要比北区便宜1毛钱。一个学期只有1500元生活费的杜华月,身上的衣服是她嫂子给她的,王飞身上的衣服是别人赠送的,想买“新衣服”了,就去跳蚤市场买两件旧的。“花5元可以买两件呢”,杜华月笑着说。
身高一米五,面黄肌瘦,皮肤黝黑,笑容可掬。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大三女生徐金花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个来自恩施巴东农村的小姑娘,9年前遭遇家庭变故:父亲去世,母亲出走。还在上初一的她,勇敢地承担了照顾三个弟弟妹妹的重任。9年里,她既当姐姐,又当爹妈,一面还要上学。她自己考上了重点大学,还供着两个弟弟妹妹坚持学业。
徐金花勇于担当的故事,感动了中南大。近计,她被评为该校“感动校园人物”。
角色三:家长【背景:妈妈出走,她指挥全家,读书种地两不误,还养猪改善生活】
从1984年开始走上讲台,到2000年成为副校长,2006年被任命为校长,无论职务如何变化,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孔建益坚持给本科生上课29年不变。昨天,他给机械工程专业两个班的79名学生上完本学期《机械原理》最后一课。“给本科生上课是我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没有什么特别。”
孔建益说,给本科生上课不但能让自己产生满足感,还能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
孔建益这学期的《机械原理》,总共40个学时,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都是他本人亲力亲为。他的这门课早在2007年就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江汉大学保洁员杨成香上岗8年来,每年都要捡到近800部师生丢在教室里的手机、U盘,近30个钱包,并如数上交。8年里,她既做保洁员,又“自告奋勇”地担任起“保安”、“水电工”、“知心妈妈”等角色。所有的大学生,在她眼里都是自己的孩子。她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女儿。她美丽的女儿已经离开人世8年了。
近日,江汉大学评选“感动江大新闻人物”,杨成香被送评。消息传来,该校教育学院和外语学院所有的老师、学生自发上网,为这个默默无闻的保洁员投票。
杨成香今年53岁,汉阳人,小学文化程度。2002年,江汉大学整体搬迁到汉阳,招聘首批保洁员。当时,在家务农的她报了名。经过几轮考核,杨成香和另外几十名报名者接到聘用通知。得知自己可以到大学工作了,杨成香非常高兴。当天晚上,全家人一起设宴庆祝。
餐桌上,19岁的女儿告诉妈妈:“妈妈,你到大学做保洁,平时肯定能在教室、办公室捡到不少他们忘记拿的东西。您一定不要贪小便宜,捡到的东西要交公。这样,别人才会尊重您。希望您在江汉大学做出名堂来。”
喜欢的课,认真学习成绩优异不喜欢的课,一律不上统统挂科名校肄业生边开店边蹭课
肄业半年多了,当同班同学都在令人羡慕的岗位里努力工作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8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穆鹏也在自己开的火锅店里坚持着梦想。
自由是男人的脊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反复提到这句话。经营火锅店,他很有一手。
昨天中午12点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门外的小巷里,人流如织。穆鹏的火锅店就处在巷子中间的一个小岔道上,门面不大,但引人注目的是店外的玻璃墙上,贴着一些颇有艺术感觉的宣传语:“我是财大的毕业生,我保证店里绝对不用地沟油……”
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球盟会,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例:“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举行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不能简称为“统数院”。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东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任何一个字,这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必须交代清楚的。
(1).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例:“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
2).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
例:“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校外)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校内)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3)有领导的,除非很大的领导,一般用“参加”,不用出席。领导的职称、名字、顺序要在写之前搞清楚。如果没有领导,就可以写一下参加的大部分是那些人就可以了。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 “全场掌声不断”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例:《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一、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二、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青年学生的反应
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朋友,青年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如果仅仅写一句“校领导xxx、《武汉晚报》、我校青年学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则显得太随便,给人的感觉是人员很杂,反而看不到活动的覆盖面之广。所以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副书记xxx、副校长xxx出席了活动,《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等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参与了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整个活动的内容必然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但是在有些新闻稿中的主题内容却与主题脱离。例:上次一篇《校第九届“英文秀”个人风采大赛隆重举行》的新闻,{9月27日晚,由校团委、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举办的第九届“英文秀”个人风采大赛决赛在龙湖东校区艺术报告厅举行。(时间,地点,事件)校团委副书记李超,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李志强、副院长张明义和刑孝兵观看了决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嘉宾,领导)
决赛共分个人才艺展示、猜词、即兴演讲、情景小剧四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和精彩展示,高超、徐乐、王熙昊等同学表现突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事件内容)此次比赛突出专业特色,体现艺术性、娱乐性,是面向全校开展的“一院一品”活动之一。(意义)全校4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经过预赛、复赛,最终有11名同学进入决赛。(反响)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大型歌唱晚会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各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而且,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歌颂祖国的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等。当然,并不是所有会议,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新闻稿中评论意义的。有些活动的意义过于平常、普通也就没有必要体现,免得给读者审美疲劳。
竞赛类新闻稿跟活动类新闻稿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竞赛方面的活动,它又有与一般活动不一样的地方,在新闻稿中,也要有所不同,所以特地分出一个大类出来。
一、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二、写比赛的过程三、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
竞赛类新闻稿的第一段与活动类新闻稿的第一段的写法相似,只不过竞赛类的新闻稿中,有时有必要提下嘉宾评委,像教授之类的权威人士,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下,可以体现竞赛的层次与水平,重量级的教授来担任评委便可将一场平常的比赛变得很体面。而像学生评委之类的,则可以不介绍,邀请学生担任评委,本身就不是竞赛活动应该宣传的重点。
一场比赛,同学们的参与情况如何体现了本次比赛举办的质量,所以,如果收到良好效果的比赛,往往要体现下同学的参与积极性,而这一点一般都是从参与人数、参与的作品数中体现出来的。比如,《我校第二届书信文化节落下帷幕》这篇新闻稿中,本来没有体现收到参赛作品的数量。后来,我的修改意见是,将收到的参赛作品数体现出来,因为据我了解,本次比赛收到了数量不菲的作品,我们做宣传也就是为了宣传这个活动的影响。当然,体现这些数据的时候,要尽量使用精确的数字,以体现真实性。当然,如果参赛初赛选手或者作品不多的线、比赛现场描写侧重于简练地概括选手的表现
如:某次演讲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单位的14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演讲赛。他们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做法;表达了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服务海西,强化内涵建设,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富有真情实感的演讲,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4
竞赛类新闻稿与一般的活动类新闻稿的不同很明显地体现在,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竞赛类活动不可能没有最终的获奖结果,如果我们的稿件中缺少了获奖结果,那就信息不全了,怎么算是新闻稿呢?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如果篇幅有待扩充的话,也可将优秀奖刊登上去。
提前15到20分钟到场在前期做好活动背景的了解 在现场看看有没有值得提到的细节进行补充
快点交稿不要拖拖拖拉拉还写得惨不忍睹就呵呵了改稿子的可能要熬夜了多为别人想想啊
没有灵感也要写要多写 多读书 读好书 对一类稿件写得不够多的时候 去找同类的稿件
党政新闻写对策 学术新闻写观点 活动新闻写特色 人物新闻写细节 改革新闻写创新
一个不读书不思考的人,他当然也能写评论,但他的评论永远只能停留于非常浅层的道德批判层次,或者义愤填膺地批评某种东西不道德,或者简单地为某个政策叫好,而不能超越简单的好坏、明显的是非作出更有价值的阐述和判断。我们应该在对时事的观察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积累新的知识,而不是在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中透支自己的所学所积累,把自己写空。
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事情,不是只在课堂上讨论,不是只在脑子里想,必须写出来。你脑子里想的东西,当你用文字表达出来时,虽然都是语言,但会很不一样。脑子思考,只是胡思乱想,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用文字表达出来时,它遵循着另外一种逻辑,就是印刷文字的线性逻辑球盟会。写出来的时候,你就必须考虑它要讲逻辑,考虑到它能站得住脚,考虑别人对你表达的理解,考虑到语言的通顺、文字的修饰和文章的美感。所以,很多时候想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如果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很难了。
你生存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个时代最需要怎样的改革,最大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持续地关注时事新闻,就能培养出自己的时代感,将自己融入这个时代中,在宏观上把握这个社会的基本脉络。知道你身处怎样的一个时代,你的选题,你的语言,你的观点,还有你的立场和判断,都会贴着这个时代,反映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带着这个时代的味道和温度,而不会脱离这个时代。
1935年8月,当时正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的萧乾接受了总编辑张季鸾让他写一篇关于开学时勉励师生的社评任务球盟会。结果稿子没通过,不能用。萧乾从张季鸾办公室拿退稿时问:“张先生,学着写社评应该看些什么书?”张季鸾沉吟了一会儿说:“《佛经》。”张季鸾之所以向萧乾推荐《佛经》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让其学习文字的简练和浓缩。
许多人都在作弊,我要不要也作弊?工作,许多人都在托人找各种关系,我还要不要凭自己的才能去竞争?晋升,许多人都在向领导行贿,我要不要也去送点礼?做生意,许多人都在靠不正当手段和向权力行贿,我要不要遵守法律诚实经营?这种困惑和选择的迷茫已经融入了许多日常生活细节中:别人都在闯红灯,我要不要傻傻地等绿灯亮时才迈开脚步?别人都在乱扔垃圾,我要不要傻傻地提着垃圾袋走很远的路?坐公交车时别人都在插队和推挤,我要不要老老实实地排队?
中国与中国人,正处在百余年未绝的历史大转型努力之中。这种大转型,自晚清开埠而始,基本的命题便是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与现代民族;其间的种种努力,所要解答的不过是国家独立的民族主义诉求球盟会、经济发展的民生主义诉求与政治文明的民主主义诉求,综观这些命题,便不难发现,时下的中国正处在这一历史大转型的最后关键阶段,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无可避免地要成为这一历史的推动者,也无可逃遁地要成为这一历史的被触动者。因此,在这个转型中,这个国家的方向、所获得的进展、所遭遇的困顿、所影响的命运,是我们评论所要紧密关注、积极表达的话题。
康拉德·芬克在《冲击力》中也谈到了选题。他说,在寻找社论所论议题时,没什么比阅读、聊天、走路、思考更重要。同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交谈。在超市结账口排队时,是不是有一段闲暇时光?同你旁边的人聊聊吧。同收银员聊聊吧。听听他们如何谈论食品价格、工作、交通及税收等话题。他们所说的也就是你的许多读者所想的……不要有了一个半拉子想法就急急忙忙去敲键盘。要仔细考虑,认真研究。
上流的作者,能主动地把握和选择题材,能通过自己独到的观察力发现题材,带着问题意识去选题,发现话题、制造话题并引领讨论。
一位教徒在祈祷时犯了烟瘾,就问神父: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神父瞪了他一眼说:不可以!另一位教徒在祈祷时也犯了烟瘾,他问神父:抽烟时可以祈祷吗?神父赞赏地说:可以!
中国人过去拍电影,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球盟会,一个好人,他就是高大全,没有任何缺点,比如雷锋,甚至连谈恋爱的事情都不让说,觉得这会影响他的形象。说一个人坏,那就是万恶不赦的,没有任何优点,一定要把他踩在脚下踏上一万遍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其实世界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也不是这样的,世界就蕴藏在矛盾中,时时处处都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评论,也应该包容这种冲突,真实地反映事物内在的矛盾。
反躬,就是反求诸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尝试站到当事人的利益立场来看是非,而非执著于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看问题。很多时候,随着视角的转换,设身处地去看问题,会看到更加客观、更符合人情常理的是非。
朱达志先生于是评论:只要有点自尊的人,若不是走投无路,谁也不会去“频演”什么“跳楼秀”。我们什么时候听说或见过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为了讨工资而去跳楼,哪怕就只是去那高高的塔吊上,顶着猎猎寒风,忍受着“文明人”的奚落,冒着可能因“破坏公共秩序”被拘留的危险,试“秀”一下?
我以为大致有四个境界:一、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二、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三、权威;四、有情怀。
评论文章的高低,关键在于你掌握的信息量,因为世界上的“道理”是很少的,不过那么些条而已。再一个,“道理”是需要信息量来支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例子”。但是,若仅仅停留在举例子的层次,也就是一般的议论而已,无法达到权威。所谓权威,首先是你得比别人知道得多,而且你还得把你知道的合理地组合起来
每个学科、专业和行业都有各自的思维,以至于他们一旦把自己的思考以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时,我们就能从他们的思维表达窥探到他们的行业密码。
所谓思维,学理上的理解是,高级生物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
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所谓能动的反映,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潜意识、下意识的习惯性反应,因为长期从事某个行业,受该行业的熏陶,固化为一种规律性的模式,以至于形成了带着这个行业浓厚特征的思考习惯:一看到某个事物,就会条件反射般以这个行业习惯看待事物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点。
柏克也推崇这种隐忍、谨慎和节制,他说:中和节制是一种只有上智之人才拥有的美德。普遍的轻率与浮躁中,你将会发现存在着一种冷静沉着、泰然自若的人格,这种人格将会为一个中心把所有事物都吸引过来。
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只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评论界前辈丁法章先生在《新闻评论教程》中提到了五种素质: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头脑,社会活动家的本领,杂家的智能,作家的技艺
学科的知识往往是相通的,读得越杂越容易有高效率的知识沉淀。日子就变成了一个热点接着一个热点,除了留给读者满头的雾水,和一两声百无聊赖的叹息,其实啥也未曾剩下。只是浪费了那些印新闻的好纸,白白地被这类面目可憎的文字糟蹋了一回。语言枯燥,观点亦是人云亦云,只不过张嘴说了点能放在台面上的瞎话。他们似乎学了点屠龙术,拿的却是一把水果刀,逮了几只蜥蜴就以为是真龙了,脸上是露出了不屑的表情,文字中的媚骨却处处可见。他们自以为是思想者或请命者,其实神经比很多网民都要脆弱得多,喉咙也早已丧失了呐喊的功能。他们有点像红颜薄命的林黛玉,腹中明明只有点花谢花飞的幽怨情怀,摆出的却是心系社稷苍生的道学家的谱儿。明明是能够载舟的大江大水,时评家只学会了用它来煮粥。他们把鲁迅常常挂在嘴边,却连一点讽刺、夸张、反讽、幽默的劲儿也没学会,倒成了鲁迅笔下那只“比主人更厉害的狗”,或“脖子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的山羊,装出一副爱憎分明的样子,其实只是一群圆滑世故、见怪不怪、假情假意的文字老油条。
理性遭到抛弃,冷静被污名为冷血,保守成为贬义词,审慎被无情嘲讽,节制更成为一种引以为羞的品质。管他事实真相是什么、合不合法律、有没有确凿证据,立场高于一切,情感至高无上,姿态最为重要,“造反就有理”和“反抗即正义”的正义幻觉,驱使着乌合之众把“事实”和“原则”踩在脚下,自命掌握着真理,傲慢与狂妄地讨伐着一切触犯了其情绪的事物。
不狂热,不盲信,不主观,不专断,不唯我独尊,追求真理而容忍异见,捍卫正义而尊重事实,那些貌似正义实则荒谬之观念的诱惑,这就是节制。
想起了自由主义者柏克,那个智慧的人对审慎和节制五体投地,他说:这种美德显然不同于胆小怯懦与优柔寡断,中和节制是一种只有上智之人才拥有的美德。当大多数人一致决定反对你时,做到中和节制就需要深沉的勇气与充分的反思。缺乏思想的公众意志往往表现为一种狂暴急切的要求,这种要求转眼即逝而
不会长久……在普遍的轻率与浮躁中,你将会发现存在着一种冷静沉着、泰然自若的人格,这种人格将会成为一个中心把所有事物都吸引过来。——这是多么智慧的声音啊,在这个冲动和情绪主导舆论、急躁和极端大行其道的时代,我愿意坚守审慎与节制,虽然我知道,这种“不合时宜”的坚守,常会使我成为网众公敌遭到无情的炮轰,这又有什么呢?我坚信那头顶灿烂的星空和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摄影记者卡帕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换成写时评,或可说:“如果你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你了解得不够多。”
案例教学是好,可一个作者如何写好一篇作品,你很多时候无法根据作品这个结果去逆向还原出他是怎样写好这篇评论的,仅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分析别人的写作经验,这种逆推出、想象出的经验是死的教条,而不是可以复制和内化的活知识、活经验。
3 合作伙伴。其实这个是最重要的一条,校园媒体嘛,本身就是靠兴趣聚合在一起的,如果你没有找到靠谱的小伙伴,这个媒体是办不长的。
4 专业水平。办了校媒两个多月差点夭折,原因就是新闻操作不熟练惹上了烦,所以,专业素养非常重要,但也是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地锻炼的。
5 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今天突然想起,几乎每一个小伙伴都有堵采访嘉宾的经历,刚开始做地时候手里资源并不多,都是一条条跑出来的,采访校外的选题,堵在他们办公室的门口,采访校内比较负面的选题,厚着脸皮蹭上去让老师接受采访。有次采访时把学校党委书记从自行车上拉下来的……囧
6 分享精神。我们团队每周选题会都会进行分享,刚开始时是分享几个创始人(发起人)的专业知识,后面各种各样的都有,时间管理、photoshop、微信排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