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9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先生,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先生。首先,我们请郑富芝先生作介绍。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教育部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非常高兴,借这个机会我和我的几位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个专题介绍一下情况。
习对教育脱贫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强调,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的这一思想非常深刻,要求也非常明确。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教育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我们把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确保能够如期完成。
在攻坚过程中,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我概括成五句话:一是明确目标,二是摸清底数,三是严格标准,四是完善措施,五是压实责任。
明确目标,义务教育普及的目标一定要定准,要搞清楚。这个目标就是贫困家庭所有适龄孩子都能够劝返入学,有学上,并且能够上得起。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残疾孩子,有一部分身体残疾的孩子是不能到校上学的,这怎么办?我们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确保这些孩子在家里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摸清底数,这里有两个底数,必须事先摸清楚。一个是辍学的学生到底有多少?他们是从哪个学校辍学的?辍学之后现在在哪个地方待着?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第二个底数就是条件的需求,我们办教育、办学校要有必要的、基本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这些条件到底需要多少?比如还需要多少学位供孩子们进来上学,还需要多少老师、多少教学仪器设备。还有一个需求,就是有多少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助的。至少有这四个需求,必须要把这些缺口、需求摸清楚。
严格标准,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的标准不能降低,也不能拔高。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是有标准的。我们说一定要满足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条件。为此,教育部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这是保底的,所有学校必须是要达到的,这是硬性要求。
完善措施,这里主要是办学条件的措施都要把它完善起来,这里的核心是什么呢?有一句话叫做城乡一体,重在农村。所谓城乡一体就是解决城乡现在的差距问题,我们提出至少在三个标准城乡是需要统一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教师配备的标准,就是生师比。过去城市富余,农村紧缺,现在必须要打通,城乡教师配备标准要统一。第二个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也是要统一的,过去长期以来城市高,农村低,现在必须是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基准定额要统一。第三个统一就是基本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标准。重在农村,就是说所有的政策、资金、项目一定要向困难地区、向农村地区倾斜。
压实责任,主要是压实两个方面的责任。第一个方面的责任就是教育部的责任,把教育部指导、推动、监督、督促的责任压实。今年还有52个县没有摘帽,教育部党组成员平均每一个人负责联系7—8个县,52个县全覆盖。这几位党组成员联系这些县,他们负责干什么呢?负责指导他们、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如期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第二个方面的责任是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因为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在地方,为此教育部和有关省市专门签订了备忘录,在这个备忘录当中明确教育部做什么,地方政府做什么,这样的话,大家上下联动,形成一个攻坚的合力。
我们大致是抓了这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在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之下,义务教育有保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换句话说,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最重要的是三个变化和进展,我也给大家通报一下。
第一个进展和变化,基本实现了应返尽返。首先把辍学的学生劝返回来,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应该返的都回来了。有两组数据,我给大家通报一下,第一组数据关于辍学学生的减少情况。截止到今年9月15日,全国辍学的学生由去年大约60万人,到9月份的时候已经降到千位数,就是2419人。大家觉得还没有到个位数,一定是到个位数的,因为我们专门有60万辍学学生的台账,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条记录,实行销号制度,劝回来就销号。其中在整个60万当中,建档立卡的学生原来有20万,现在基本上都劝返回到学校,已经正常上学了。第二组数据,从全国普及的情况,从入学率情况来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2019年,我们国家小学的净入学率达到99.94%,还没有做到100%,还有很多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或者方方面面的原因,确实回不来。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102.6%,因为是毛入学率,做得好的线%。
第二个进展和变化,基本实现了资助全覆盖。关于资助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两免一补”,现在有效的顺利实施了,两免是对所有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一补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生活补助,特别是为住校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另外一个方面是营养餐,实行营养改善计划,每年大约有4000万农村孩子享受营养餐的补助,这个计划已经覆盖到所有的国贫县。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解决了因贫辍学的问题,就是上学不用花钱了,在学校住宿还要补助生活费。
第三个进展和变化,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的配备要求。我们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一个底线的要求,这些条件的配备现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数据,我跟大家通报一下:一是关于校舍建设。2013年到2019年,贫困地区新建改扩建的校舍的面积大约是2.21亿平方米,我们全国有30.96万所小学,这个数字里还包括教学点,这30.96万所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基本上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二是班额。前些年大班额、超大班额比较严重,到目前56人以上的大班额已经降至3.98%,还有超过66人的就是超大班额了,超大班额基本上消除,控制在66人以内。三是教师的问题、师资配备的问题。这几年“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大约是95万,这95万老师覆盖到全国大约1000个县,覆盖的学校大约是3万所。这就是这几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教育脱贫攻坚、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发生的主要变化。
各位媒体朋友,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可以讲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以目前我们正在做两件事,就是这个工作没有完成,还是在进行当中,现在目前正在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做交卷之前查验工作,就是看看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数据、任务是不是非常扎实,能不能巩固得住,能不能延续下去。另一件事是重点地区正在做最后的终点冲刺,有很多重点地区,特别是52个国贫县,我们在进行帮扶、督促、指导,让他们如期完成目标。我刚从四川凉山回来,是非常贫困的地区。我们有信心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就介绍这么多情况,后面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谢谢郑富芝部长。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开始提问。
国家提出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请问教育部在学生资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我觉得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的关键。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首先要确保孩子们有学上,但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还要保证他能够上得起。因为这是实现有保障的前提,所以有条件了,但是不上学,那义务教育有保障就是一句空话了。学生资助的问题,既是实现有保障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各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探索,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体系上做文章,就是健全学生的资助体系。这几年主要从两个方面下力气:第一,解决全覆盖的问题。所有的学段、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实现全覆盖。第二,扩展资助范围。刚才讲,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两免一补”,“一补”原来是指住校生实行生活补助,后来发现有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孩子,尽管不住校,但是他中午也要在学校吃饭,这个问题怎么办?后来把“一补”的范围扩大到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等四类群体,不管是住校还是不住校,总是要吃饭的,也纳入到补助的范围。
二是,实施精准资助。因为刚才讲,从政策上来说,已经实现全覆盖了,现在关键是提高精准化水平,提高精准度。精准度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确保该资助的学生一个都不能漏,可能有些地方也有虚报的问题,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千万不能漏了,该资助的一定要资助,否则他上不起学。怎么解决精准的问题呢?这几年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解决认定依据的问题,要明确认定的依据,什么样的学生可以享受资助?什么样的学生是不能享受的?必须要搞清楚,根据中央的要求,这个政策要有区别的。这样的话,很重要的依据就是根据每个学生家庭经济的状况,是不是该资助了?贫困的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们提出来,可能过去不是贫困户,但是现在因灾致贫或者因病致贫是会经常发生的。因此,一定要高度关注这些动态的因病和因灾致贫的家庭,要动态调整资助对象,关注这样一些群体,保证及时的进行资助。第二,细化工作程序。程序非常重要,我们专门有一套申请资助、认定资助的程序,非常精细、非常严密,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让家庭贫困的孩子和家长知道,我怎么去申请和知道国家资助的政策,资助申请的流程,把这些政策必须要搞的清清楚楚,把环节设计得非常清楚。这样一个方面,解决信息对称问题,要知晓政策和流程,还有就是把这件事情做得公开、公正、公平。比如四川凉山有很多地方做得非常好,在每户贫困户家里的墙上专门挂了几个卡,其中一个卡叫教育保障明白卡,卡上说像这样的家庭,孩子要上学,可以享受什么样的政策、可以享受什么样的项目,家长们清清楚楚,这是解决一个工作流程的问题。第三,建立一个比对机制。实现精准,数据很多,家庭贫困的数据很多,我们管理的部门也很多,经常就会发现一个部门一个数据,几个数据碰不上,最后到底是多少?因此,我们联合公安、民政、扶贫等部门,把家庭贫困的信息进行比对,进行一个综合研判,这样既可以防止漏报,也防止虚报,进而实现精准化,应助尽助。谢谢。
我想请问郑部长,刚才您介绍了很多关于控辍保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各地对辍学学生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进行劝返?谢谢。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那首先得有学生,首先把辍学学生、失学学生劝回来,再保障他们能读好书。这是整个保障的一个前提。但是,这件事实事求是地讲,劝返工作既复杂也非常的艰巨。我们在劝返过程中,他必须要带着一种责任感,带着感情去做这件事,才能真正的把它做好。所以,控辍保学不是现在在教育脱贫攻坚时期提出的,很早就提出来了要控辍保学。但是,效果不如现在这几年的力度大,不如现在的效果好。各地在控辍保学方面非常尽心尽责,做了很多探索,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分类施策。刚才讲,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不大一样,可能目前来看大致有这么几类情况。一类是外出打工去了,就是辍学的去向。第二类是有很多女学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早婚早育,就是已经结婚生孩子了。第三类是信教入寺,就是在寺庙里了。第四类是因为学习困难而厌学,在家里待着。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因身体原因,主要是残疾孩子,不大方便去学校,可能就辍学。大致是这么几类的情况。每一类的情况性质不一样,所以各地就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症下药,根据每一类去向,采取了不同方式。比如这里面有一类是外出打工,那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首先就是“劝”,搞联动机制,因为这个孩子从家乡到外地去,到了企业、到了公司,在学校是教育部门管,出了学校到了外地、到了企业是人社等部门管,我们要知道孩子去哪个工厂了,要把这个孩子劝回来,工厂放还是不放,所以搞了几个部门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机制,大家一起来做劝返工作。还有一点就是“堵”,因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的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如果外出打工是童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是不允许使用童工的。因此,我们和有关部门联合,一定要禁止使用童工球盟会,要从源头上堵住。分类施策,就是劝和堵相结合。
第二,多措并举。刚才讲了每个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一样,类型不一样,家庭的状况也不大一样。因此,我们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综合施策,可能用感情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是法律的手段进行劝返。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创造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和做法,我想给大家举两个比较经典的案例。一是青海的案例。我们去年在青海召开全国控辍保学现场会,推广了青海的经验和做法。在青海期间,大家讲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说青海省有一个学生辍学了,之后这个孩子到哪里了?打听到了山东的青岛,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派了两位同志赶到青岛劝这个孩子,去了之后,明天就返回青海。结果第二天去领的时候,这个孩子不在青岛了,多方打听联系,去广东了。这两个同志怎么办?说我们买票继续追,买票就追到广东,到了广东,继续找,到底在广东哪个地方,终于找到在广东一个饭店打工。这两个同志又找到这个孩子,就苦口婆心的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这个孩子可能也被感动了,说“好,我就跟着你们回去”,回到青海已经上学了。我听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感动,这就是我们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的一种责任感、一种关爱之情。我刚才讲,原因很复杂,所以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做。第二个经典案例,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家长或者监护人有义务、有责任送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有的家长不怎么愿意送孩子去上学,当地的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三番五次去做工作、劝返,还是不同意,最后怎么办?就严格执法,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政府把家长告上法庭。前一个时期宣传过,地方出现了官告民的现象,从方方面面反映来看,社会效果很好,它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孩子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效果非常好。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刚才郑部长介绍了各地在控辍保学方面的经验做法,我们都知道,控辍保学的确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项难题,也是一个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请问下一步怎么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成果?谢谢。
你刚才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长远的问题,我们现在在控辍保学方面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定要非常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特殊时期产生的一个结果和效果,将来能不能巩固下去,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因此,我们在很早就开始谋划,劝回来以后,怎么长期的保持下去,玉刚司长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请他详细回答一下。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的确,这是社会上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刚才,郑部长已经简要的介绍了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说句实话,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系统、全社会包括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在一个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实现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重大政治任务来推动的、落实的。所以,虽然成果来之不易,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地区我们基础还是比较脆弱的,需要进行巩固和提高。
同时这项工作也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就像刚才记者讲的,非常难,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容易反复、容易反弹,也迫切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所以,我们在前一段的工作当中,一个方面在聚精会神下大力气抓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同时也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的研究完善怎么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今年6月份,教育部会同中央10个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文件,这个文件是10个部门发的,这本身就说明这个工作具有广泛性、具有复杂性、具有艰巨性,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来把个工作做好、巩固好。
一是聚焦重点地区。突出抓好“三区三州”、52个未摘帽贫困县巩固提高工作,要持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这些地区对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学生们真正能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
二是突出关键人群。刚才富芝同志讲的五类人群,有学习困难的,外出打工的,早婚早育的,信教入寺的,还有身体残疾的儿童,这是造成辍学的主要原因。通过一年多来我们推动控辍保学工作以及各地劝返的情况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五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原因。所以,要聚焦这些重点人群来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保证这些孩子能够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我们就会有很好的工作基础。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建立精准分析学情的制度,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使他们能够学得好、跟得上。对外出打工的学生,要建立相关部门的跨区域的、联动的劝返机制,刚才富芝同志也讲了生动的例子。对早婚早育的,我们要宣传婚姻法,要依法来治理未成年人的非法的婚姻,加大治理力度。对信教入寺的,要严格依法禁止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实施。对于残疾的儿童,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根据残疾的程度,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安置以及送教上门多种途径,解决孩子教育的问题,要因人施策,解决有保障的问题。
三是健全五项机制。第一项是联保联控责任机制,健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共同负责的联保联控的机制。第二项是定期专项行动机制,特别是抓住每个学期开学前后的关键时期,做好摸排、复核、劝返等等工作,使辍学不反弹、不新增,不出现新的辍学问题。第三项是应助尽助的救助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的保障范围,该民政部门的救助就去救助,该教育部门资助的做好资助工作。第四项是依法控辍的治理机制。刚才富芝同志也讲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控辍保学劝返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这既是我们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的治理工作举措。最后一个机制,提高办学水平的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保障水平,倾斜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快解决大班额、大通铺的问题,建设好乡村的温馨校园,使乡村学校能够留得住学生,能够教育好学生,进一步保障教育水平,真正使学生进得来、稳得住、学得好,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据报道,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要求当地蒙古语授课的学校开始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之后,很多地方出现了抗议,请问教育部对此有何评论?谢谢。
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中国法律的一项规定,就是说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法律的规定。另外一个方面,让所有的中国人学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有非常大的好处,可以便于大家更好交流,让孩子们能够“走出去”求学深造,可以让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到外地特别到发达的城市工作。语言通了,可以助力他们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因此,首先这是一个法律的规定。另外,就是学会学好普通话对所有人是有好处的。
这件事在内蒙古推行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既要推行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学习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实际上我们的法律和政策非常的清楚,互相并不排斥,都要学好球盟会。现在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暂时的,我们相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会处理好这件事,同时我们也相信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一定会理解这个道理。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2015年,习在减贫和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其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想问一下教育部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我们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主要是两大任务:第一大任务就是义务教育有保障。第二大任务,就是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这是比较宽口径的工作,在部里由发展规划司牵头,因此想请刘昌亚司长作一个详细的回答。
首先感谢这个提问,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习在“五个一批”当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我们也是在贯彻习的指示过程中,在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过程当中,不断地理解和深化对这个指示的认识。
我们开始觉得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主要是培养人才。刚才球盟会,郑部长和玉刚司长都介绍了控辍保学,主要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不仅限于义务教育,所以我们在保障义务教育前提下,尽量地让建档立卡的学生、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更高水平、更良好的教育。
在职业教育领域,从整个职业教育发展来看,东部相对发达一些,西部相对欠发达一些。所以,我们实施了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让东部的职业教育集团来帮扶西部,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建立实用的专业,现在大约有六七百个,同时在西部共同设立实训基地,包括东部地区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共同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二是要让欠发达地区或者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到东部地区去接受优质职业教育,这是有来有往互动的方式,他们到东部地区接受职业教育以后,一个是职业教育条件、水平比较好,质量高,同时希望他们在东部接受完职业教育以后能够在当地就业。因为东部地区相对产业比较发达,这样就可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提倡贫困地区自己发展好职业教育,所以,有些地区也做了一些尝试,包括四川、西藏,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以后,去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在职业学校学到一定技能之后,由政府或者企业来帮助他们就业。同时职业教育还有刚才玉刚司长讲到的,我们在教育每一个阶段都很关注残疾人,职业教育里面也是非常关注贫困家庭的残疾学生。所以,目前在职业学校里残疾学生有多少呢?大约有1.6万余人。这些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能够学到一门技能,对于就业和生活自理、活出人的尊严都十分有帮助。
由于我们国家地域大,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地区基本上是老少边地区,这个边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在农牧民,由于地广人稀、地域偏远,很多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的水平不高,他们很难走出这个地区去就业、获取生活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推广普通话教育,便于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边远的地方、走出农牧区。当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必须履行的职责。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在职业教育上我们让他们能够一步步的往上走。
另外,我们在高等教育里面也有很多工作,简单说一下,高等教育采取了很多办法,举个例子,我们专门实施了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现在每年招生10万人,因为招生具有公平性,不可能直接对着哪一个单独群体。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升入本科的专升本计划中,专门要求各地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凡是高职毕业的,要安排适量的专门计划来对他们进行招生,进入到本科层次进行培养。就是说,我们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这些孩子能够打通人生成长的通道,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那么他们人生发展就会更丰富。
我们也是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理解习的这句话,我们以前理解是在培养人,在十八大以来,我们大致有近450万建档立卡学生在高等学校读书或者已经毕业。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觉得习这个指示我们理解得越来越深刻,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我们现在75所部属高校全部进入到扶贫领域里来。现在通过科技也好、产业也好、教育也好,包括健康,都在从事扶贫工作。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清华大学通过“远程+现场培训”的方式,在全国设立1000多个教学点,其中有500多个设在贫困县,通过远程培训,培养了240万人。四川大学开展健康扶贫,在贫困地区筛查了25000名先心病儿童,其中为1200多名先心病儿童免费做了手术,当然这需要筹集社会资金,大学里财政拨款,不可能有这么多钱。电子科技大学专门开发了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这个“e”主要体现在教育上,这个电商平台总共为贫困地区上线种以上的农产品,目前销售收入大约是2700多万元。我们觉得高等教育在本身的服务和办学发展当中也在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做贡献。75所部属高校经过这几年面向贫困地区,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总共贡献了40亿元的收入。当然,另外还有三十万人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
另外,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我们最近又成立了农林、消费、非遗(文创)等八个高校“扶贫联盟”,教育部部属高校形成组团式的帮扶机制,因为一个高校不可能每个学科都有,也不可能所有都擅长,所以组成八个扶贫联盟,进一步推进高校扶贫工作。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本月初,国办督查室通报了贵州省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挪用教育专项经费的事件,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如何保障尤其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教育经费不被挪用。谢谢。
这个问题现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高度的关注,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认认真真的、好好的抓一下。
在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教师的工资不低于甚至高于公务员的工资,这是教育法规定的,这是法定的要求。那么,对于保障教师待遇的问题,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关心、高度重视,指示有关部门在三年之内必须解决落实到位,所谓三年就是2018年、2019年、2020年,就是说在2020年底之前必须把法定要求、中央的精神落实到位。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到将近上千万的教师队伍。大方县的情况,大家在媒体上已经看到了,有的地方现在保教师工资不大平衡,有的地方保得很好,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省市和县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件事怎么把它真正落实到位?刚才,记者也讲了,不仅现在要落实到位,更关键的是长远也要落实到位,因此这个机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现在先讲今年要落实到位的事,根据的要求,要加大督办的力度,我们今年年初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已经让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把督促落实教师工资作为第一号任务、第一号重点工作开始督办。所以,前后发了两次文件,开了三次调度会,最近又分了几个组在薄弱地方、差距比较大的省份现场进行督查,确保这件工作最后能够落实到位。
从长远来看,关键是投入保障机制的问题。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必须要把长远保证教师工资落实到位的财政制度和机制建立起来,这是最重要的。一是把所有的教师工资要纳入到预算,按预算进行执行。二是在做预算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教师和公务员是同等待遇,换句话说,因为我们这次主要督查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这必须要补回来。第二个是基本工资并没有欠,欠的是什么呢?是奖金这一块,就是公务员有,老师没有。因此,要解决一视同仁的问题,这样的话,在做预算的时候,公务员发多少,老师也发多少,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不低于,要相当。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在预算上做文章,把预算做好,必须要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后续可能要加大公示、曝光、监督检查力度,有的制度、有的规定能不能落实到位,后续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的机制、落实的机制,这样的话,才能够不是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而是要长久的、持续的坚持下去。
我们看到义务教育有保障,离不开软硬件、师资条件的保障,请教育部介绍一下近期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哪些主要工作?谢谢。
你刚才讲的条件保障当中,可能非常重要的就是在软件方面,因为硬件方面有差距,差距不是很大,比如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缺口,但不是很大。现在要有保障,特别是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老师。因此,我们过去是这样的,将来更是这样的,把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重点一定要聚焦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这几年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贫困地区主要是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解决不足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实行定向培养,让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定向为贫困地区培养老师,毕业之后,回到农村的学校任教。这里面还发现定向培养既有一个总量问题,同时还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农村的学校可能分主副科,我们要求是不分主科和副科的,我们认为所有开的课程都是一样的,同等重要的,全科育人。一般来说,可能有的学校比较重视数理化,语数外也重视,音体美可能就不受重视了,我们在定向培养的时候,一个方面解决总量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还要解决培养一些综合性的老师,就是承担多学科教学的老师,因为农村有时候学校规模很小,老师的量也很小,就那么几个老师,一个学科配一个老师的话,可能没有那么多编制,这样的话,逼着我们老师最好是一专多能,能够同时教几个学科,这样最好,解决一个结构短缺的问题。
二是实施“特岗计划”,实施了好多年,就是特殊岗位计划,国家负责招聘、负责花钱,把这些老师招聘好之后,送到农村地区的学校任教。这几年招聘力度比较大,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招聘了教师95万,将近百万老师,这些老师去哪儿了?基本上覆盖了西部地区,覆盖了中西部地区的县,我们统计了一下,大约是1000多个县,覆盖的农村学校是多少呢?3万所。
三是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前些年我们专门推行了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读师范不需要交学费,国家拿钱,所以叫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每年大约有毕业生4.5万人到农村学校任教,这是我们在培养方面的工作。刚才讲了提高素质,一方面是重培养,可能还要重培训,就是在职的老师怎么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培育方面,国家包括地方实施了很多的大的工程,比如国家专门有教师国培计划,就是国家培训教师的计划,每年中央财政拿出大约20亿元,专款进行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还有各地创造了很多好的做法,比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带徒弟等。总的来说,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在培养方面,在源头上提高他们的素质。第二个是在工作之后,在培训上加大力度,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知识是需要更新的,永远是需要学习和进修的,因此不是说一次具备了,以后就永远具备了,不是这样的,因为现在的知识更新是非常、非常快的,我们的老师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常学常新,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教改的需要。谢谢。
我来补充两句。大家认为师资非常重要,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包括教学质量能够迅速的提高,教育部专门采取了组团式的教师援青、和援疆,现在还增加一个部分,就是组团式的援助凉山,因为凉山也是“三区三州”,是三州之一,所以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现在都采取的是组团式的。因为,它都有对口支援的省份,所以采取的都是教师组团式进藏、进疆和进青,效果非常明显。
这一点确实还要特别提出来,要感谢全国各个地方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我到了青海、甘肃,包括这次到四川凉山,有很多老师一看不像当地的,问是哪的?是广东佛山的,湖南岳阳的,还有河南郑州的,干什么呢?来支教的,都派了非常有名的校长和老师。我也想了解效果怎么样,就问当地的老师和学校,问他们来了怎么样,他们说来了非常管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这几年在他们的帮扶下,我们教育质量明显地得到了提升。因此,我觉得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当地政府和部门方方面面的努力,但是也离不开全国各个地方的大力支持,我们从教育脱贫攻坚来看,确实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谢谢。
今年是收官交账之年,我们如何保障控辍保学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谢谢。
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现在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脱贫攻坚当中,包括教育脱贫攻坚当中,控辍保学当中,可能有的数字看上去很好,跨度很大,进步很快,但是如果真实的,那当然是最好的,现在就是防止报上来的看上去很好,实际不是这样的。这必须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因此,在教育脱贫攻坚的初期,我们开始打预防针,要防止这个事。报上来的数据,像我刚才公布的数据是不是那样的?60万是不是降到2419了?20万建档立卡的是不是已经全部劝回了?这个数据必须要真实,我们经常和地方同志讲,这既是一个工作作风,也是一个政治态度。做到就做到了,没有做到,我们继续努力,千万不能有虚假的东西,不能有水分。我们在部里司局有分工,主要是基础司在管,让玉刚司长详细作一个解答。
能不能做到真实的控辍、精准的控辍,这确实是摆在我们工作面前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因为义务教育点多、线长、面广、量大,遍布各个地方,特别是一些困难地区,辍学的原因又非常复杂,这个工作确实又非常艰巨,管理层级又比较多,容易出现一些瞒报、漏报的情况。所以,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这项工作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的、关键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民生工程,从一开始,自始至终就强调要以严肃、认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绝不能出现数字控辍、虚假控辍的问题。
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建立了几项制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台账销号制度。刚才郑部长在介绍的时候也讲到,我们有一个控辍保学工作的台账,这个台账记录了每一名辍学学生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他是哪里的,原来在哪个学校的,这些具体的信息都有。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劝返复学的情况,实时地、动态地更新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台账及时地、实时地进行更新,进行动态管理。这是第一项制度。
第二项制度,有一个月报复核制度。我们要求每个省份每个月的15号把控辍保学的情况上报教育部。上报是建立在各地教育部门对当地的控辍保学工作的情况,及时核实、检查、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上报工作的情况。上报的时候,我们要求“三统一”,就是上报的情况要与学籍信息系统相统一,要与扶贫部门掌握的辍学情况相统一,就是几方的口径、情况要做到一致,不能一个部门一个数字,必须要准确、要一致,保持工作的严谨性、协调性,也就是实现闭环管理,不能有漏洞。同时,要求上报的时候,各省教育厅的主要负责同志签字把关,要负起这个政治责任,体现这个工作的严肃性,要把好这个关。
第三项制度是抽查复验制度,特别是针对一些数据变化非常快、幅度比较大的地区,及时派出有关专家、干部,包括记者参加调研复核工作组,入校、入户查验具体情况,防止有瞒报、漏报、有水分的问题。
因为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我们结合秋季开学工作专门发出一个通知,要求各省对劝返复学情况、控辍保学的情况,进行全面复核,就是针对过去台账和现在劝返情况,作出全面的复核验收,要坚决挤出水分,做到真实可信,经得起历史的检查、经得起脱贫攻坚的验收检查。刚才富芝同志介绍情况的时候也讲到,现在到了最后的关头,这是我们当前做的重点工作。各个地方的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做好控辍保学的严谨性、真实性工作,针对一些瞒报、虚报、漏报的情况,加大问责查处的力度,确保这个工作真实可靠,真正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我就汇报这些。
教育部陈部长三年前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教育脱贫攻坚要解决辍学和读书无用论的问题,刚才郑部长介绍了一些辍学和失学的问题,我想您怎么针对读书无用论的问题解读一下。谢谢。
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很早就有。前些年有一段时期还是非常严重的,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特别在贫困地区进行脱贫攻坚,现在这样看法的人相对来说比过去要少。但是,这样一种想法和看法还是有,还是存在的,这件事情我们要非常理性的、客观的看待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有就是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我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如果送孩子读书,毕业之后既不能继续升学深造,又不能很好的就业、找到好的工作,是不是会产生一个念头,那读书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客观、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要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要从几个方面综合施策: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有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学生学习之后、毕业之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学了之后,学历程度越高,学问越大,还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更理想的工作。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第二就是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现在重点是放在九年义务教育,这是整个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先把这九年基础打好了,然后要向上延伸,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并且还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使学生义务教育毕业以后,能够继续升学,要么上普通高中,要么上职业学校。高中阶段毕业以后,还有很大的机会和可能,继续深造上大学、读研究生,让他们感觉到,学了之后是有用的,对升学深造有好处的,对就业找到一份工作,特别是刚才讲到的,从大山里、从贫困边远地区走出来是有好处的。我觉得,通过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去牵引和带动、去扭转这样的观念,可能是比较现实的。尽管这样的观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找到症结,不怨老百姓,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在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上,让老百姓感觉到要过上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知识越多越好,读书越多越好。谢谢。
我们注意到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不仅要解决“劝得回”的问题,还要解决“留得住”的问题。刚才郑部长介绍提到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种就是并不是因为家庭问题,而是由于学习困难厌学,这种情况是不是很普遍,能否请您展开谈谈如何保障劝返回来的学生不再辍学?谢谢。
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刚才讲辍学的问题不是现在就有,很长时间都有,但是每一个历史阶段原因不大一样。过去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就是上不起,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可能一家子女比较多,都要缴费上学,负担很重,确实上不起,因此上不起就不上了。现在的情况和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刚才讲了,现在我们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整个的国家资助体系是非常健全的,从政策角度来说是实现全覆盖,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现在还有失学的学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厌学,学习跟不上,长时间跟不上,就不愿意学了,因为听不懂,没有收获。因此,这是下一步控辍保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必须要研判清楚,知道下一步保学的着力点在哪里。
这几年在脱贫攻坚期间,很多地区探索了非常好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原因采取了很多办法。特别对劝返回来学习困难的采取了很多办法,总结各地的做法,可能最重要是两条:一是做好科学安置,什么叫科学安置?就是因人而异,每一个劝返回来的辍学学生情况不大一样,辍学的年限也不一样,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学习的基础也不大一样,因此,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研判,刚才玉刚司长讲的,要做学情的分析球盟会,每个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一个人一案进行合理的安置。我们总结,各个地方把劝返回来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根据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做了三种安置。第一种情况,就是辍学时间比较短,基础还比较好,这样回来之后就插班就学,插班就学就是和没有辍学的学生融在一起继续学习,因为基础比较好。第二类就是辍学时间比较长,并且学习的基础相对比较弱,这些学生如果插班进去以后跟不上进度,就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就单独编班,把同样情况的、同样基础的孩子放在一起单独编班,先补最基础的知识,补上之后能够跟上了,然后再去插班到和其他学生在一起学习。第三种情况就是搞普职融合教育。劝回来以后,有一部分学生年龄较大,尽管他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但从年龄上看已经超出九年义务教育正常的年龄段,有16岁、17岁应该上高中,但是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还要“回炉”继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毕竟孩子们年龄大了,就业的意愿也很强,好多从打工现场劝回来的,他可能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收入也挺好,就业的意愿挺强。对这类学生怎么办?我们很多地方搞普职融合,就是一方面让他学必要的文化课,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个公民必须要接受教育,这里有一些必学的教学知识和内容,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课。另一方面学职业技术教育课,通过这个课让孩子们在学文化课的同时有一技之长,将来为毕业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现在基本上是科学安置、因人而异。
第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就是做好关爱帮扶。关爱帮扶这件事非常重要,因为劝返回来的学生跟在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心理方面、在行为习惯方面不大一样。针对这部分孩子心理、生活习惯的特点,关爱帮扶工作一定要跟得上去,不简简单单是劝返回来上课学知识的问题。各地我们也总结梳理了一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加强心理关爱。首先要劝回来过心理这一关,与很多西部地区和劝回来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在一起座谈,去问他们,包括老师也给介绍,说你16、17岁了,和十几岁的弟弟妹妹们在一起学,他们还有一点不大好意思,心理上还有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家庭比较贫困的,进来之后自尊心方面的问题。所以,回来以后各地先过心理关,让孩子们放下包袱,心理上不要有任何的障碍。接受义务教育是你的权利,你有这个权利,过去没有接受完,现在回来接受义务教育,是我的权利和责任,没有不好意思的问题,这是心理关爱的问题。另外,加强学习的辅导。一部分学习跟不上,一测试成绩就排在后面,长期下去对孩子的打击伤害很大,因此,很多学校专门抽调老师,一对一的利用业余时间、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尽快在学业方面跟上来。
这里面很多地方做得很好,当然我们也在这些方面有一些差距,最近一个时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关爱和帮扶的问题,涉及到一些重大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在一些地区、在一些学校,还有个别的老师,可能更多关注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前20%的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多关注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后20%的学生,这涉及到一个重大的教育理念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要关爱,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尤其是这次脱贫攻坚劝返回来的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倍加关爱,一定要加强学习的辅导,这既是一个重大教育观念、理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否则的话,学上两天,弄不好会继续辍学。刚才有记者问,怎么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这就是建立的一个长效机制。
通过这种学习的辅导、帮扶,让他增强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一直能够坚持下去,直到最后完成学业。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家贫子读书”球盟会,在中国脱贫攻坚战中,教育扶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扶贫的根本之策。谢谢富芝部长的介绍,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介绍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9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