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青岛:教育贡献度评价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1-03 22:20:04

  球盟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孙军)截至2023年底,青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全部覆盖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在青岛高校每年与全市企事业单位签订的科技项目合作协议达到1100项、在青岛转化科研成果达400项……这是日前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省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球盟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作为山东唯一地市代表在发布会上介绍的青岛创新实施教育贡献度评价改革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内容。

  教育评价改革是牵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在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撬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青岛作了哪些探索?姜元韶介绍,党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青岛市立足促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积极推进了教育评价改革,有关措施和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维度创新、三项保障和两个提升球盟会。

  三个维度创新,就是专项评价创新、综合评价用活、绩效评价强化。在专项评价创新方面,制定本科高校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人才引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对高校进行评价;在综合评价用活方面,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纳入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评价,其中,高职院校突出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情况,中职学校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在绩效评价强化方面,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联动的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根据评价结果,分A球盟会、B、C、D四档给予在青岛高校与职业院校经费补助和激励。

  三项保障,就是从政策供给、经费激励、平台建设等方面助推评价目标实现。加强政策供给,将贡献度评价同步纳入近几年出台的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等制度文件,并专门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加强经费激励,建立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政府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青岛仅高等教育方面就安排奖励和补助经费3.45亿元;加强平台建设,先后推进高校重点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型示范专业建设工程球盟会,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产教创新平台建设,推出了“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产+学+研”“RCEP+企业+学校”等合作模式。目前,正在建设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推动教育与城市双向赋能。

  两个提升,就是通过评价的改革,实现了教育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在教育综合实力提升方面,青岛市先后入选国家第一批球盟会、第二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青岛科技大学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6所职业院校入选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育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以重点扶持的22个高校重点学科为例,仅2022年,培养1.2万名全市急需人才,实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237项,引进并在本市注册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22家,在本市培育孵化企业63家,实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