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星球教练:藤校毕业、大厂背景的TA如何看待AI球盟会时代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08 17:51:07

  球盟会人工智能课程背后的终极大boss终于亮相了,科创教育里真正的学霸,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是ideaLab人工智能专家郭丹琪老师

  作为我们人工智能课程的教育专家,在她的成长以及工作过程中,有怎样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促使她坚定地走科创教育这条路,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丹琪老师为我们分享她的成长之路以及教育理念。

  我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孩子,但是学习方面比较自觉。记得当时小升初的时候,我想参加一个学校的笔试,但是我英语成绩比较差,不够格参加考试,我就自己去书店买了本英语辅导书开始刷。也靠着这样的自学能力,自己也从普通小学一路进到全市最高的高中,之后自己搞定留学申请进入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

  出于对人的行为和认知的兴趣,大学期间自己选择了心理学作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心理学,就是关注孩子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认知和情绪发展。本科期间为了增加对孩子的了解,我去做了很多实践,比如去学校带孩子们上科学、艺术和体育类的课程,去实验室协助教授做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球盟会。在这些课外活动中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改变会觉得很有价值感,对于孩子的发展也有很多好奇,所以希望能做一些和儿童相关的工作。

  本科毕业以后我的工作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比如数据科学可以和在线教育进行结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科学评估学生能力,再比如学习内容可以和游戏相结合,设计更有激励性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驱力。

  所以我在这个时候选择继续深造学习,边工作边准备申请美国相关专业的硕士球盟会。最后也很幸运能被“梦想中的学校”,常春藤联盟之一的宾大录取,深入去学习这一块的内容。

  在宾大的课程内容有数据分析,也有研究方法;有游戏设计,也有教育学理论球盟会。课程非常多元化,旨在培养我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素养。这期间也会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技术的利弊,对于社会各类群体的影响之类的。

  在宾大的时候学习到很多前沿的教育理念。比如digital literacy,中文叫数位素养。也就是从小就要培养对于网络资源的了解,学会运用不同的平台和工具去帮助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学会去辨别和思考。比如学生会自己通过网络获得卫星照片去寻找历史遗迹;自己通过可汗学院的课程自学数据分析;自己通过麻省理工开发的Scratch平台进行编程,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

  记得有次在课堂中,教授邀请到一些Scratch“资深使用者”(都是小学生),来分享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小朋友通过编程,做了一部情节非常完整的动画片。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只要用在了合适的地方,新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只要孩子善于学习和使用这些资源和工具,能做的东西会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也就是在这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创客教育”这个理念,英文叫maker education。它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中,通过实践和创造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客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和自主创造者。我们在课堂上,老师会鼓励大家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创客,去利用现有资源,创造一个装置,一个游戏,或者一个app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当时我和班里的同学就一起去做一个动物科普的桌游。用了纸板子做素材,做了原型作品出来,也需要邀请班里其他同学做测试,进一步迭代优化,最后在班里做一个汇报和展示。在自己的亲身实践里,会主动去学习和了解很多能感受到很多创造的快乐,以及很强的成就感球盟会。

  本科毕业之后先到北京工作,机缘巧合进入学而思,也就进入了教育行业。其实当时吸引我的是我要做的产品。我们当时需要去设计和推广一个小学生自学的课程,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学科内容,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这是很“未来”的一种理念,也是让我觉得很兴奋的理念,可能因为我自己就是靠自学成长起来的吧(哈哈)。

  得益于产品的小成功,我不断意识到孩子是能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的。特别是在宾大的学习,更让我确信,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资源,加上教育者适当放手和引导,每个孩子都能喜欢学习,找到指引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所以当我看到斯坦星球ideaLab的人工智能课程产品的时候,也觉得是一个能够投入进去的,很符合自己理念的事业。

  首先是它接轨了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在上面提到过digital literacy,就是数位素养的概念。现在还有一个词叫AI literacy,就是人工智能素养,就是理解人工智能如何工作,以及对它的社会影响的了解。有了这样的素养,孩子才能够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军师”,学会把这些资源和工具“为我所用”,去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

  其次是这样的课程能够去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在课堂中我们是以完成一个人工智能的项目为目标的,比如一个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留言机,一个基于标签识别技术的科普机器。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孩子要自己用软件编程和智能硬件让这个项目落地,并且自己动手搭建外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作为辅助角色,会提供相关技术和知识的讲解和引导。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传统课堂上总会发现孩子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一直在接受知识的灌输,任何知识都是老师喂才吃,还要接受一些反人性的规训。所以自然而然,面对“学习”就产生了一些依赖和抵触。反映到行为表现上来说就是懒,畏难,不爱学,无法独立思考,没有外部监督就没办法自己学。

  这种行为和心态在人工智能时代之下,是很危险的。特别是ChatGPT出来以后,我们都要有一些危机意识,就是我们现在学的知识,都在不断喂给类似gpt-4这种大语言模型,它会不断强化成“全知全勤的大活人“,能帮我们处理任何基于我们现有知识的任务。比如帮我快速翻译和总结一篇外文文章,比如帮我写一段代码,比如输出一张图片、一段音视频。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教会孩子掌控学习的主动权,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学会利用好这些工具和资源去实现更多的价值。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人工智能课程当中,需要考虑给到孩子合适的内容,不过分引导且适当放手,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球盟会。人工智能的技术广泛且复杂,我们课程团队在设计和实践当中也会面临相关的挑战,比如考虑广度还是深度,比如兼容孩子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方面的困难。当然我们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也乐于接收孩子、家长方面给到我们的反馈和建议,这都是很宝贵的经验,帮助我们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好。

  人工智能课旨在让孩子们在项目制作中培养人工智能素养,同时鼓励孩子们自主创新和探究。相信我们的课程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种子,希望每个在AI人工智能课的孩子都能保持热爱、发挥无限的创造力~

  在这里我也想打个小广告:如果想让孩子亲身体会做一个人工智能项目的话,我们诚挚邀请来到我们最新研发的、暑假限定的“流浪星球AI机器人创造营”。

  我们将用5天时间,先体验和学习ChatGPT和其原理,然后为它搭配相关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软硬件,最后给它装上外壳,做一个ChatGPT对话机器人,就像《流浪地球》电影系列里百问百答的“MOSS”一样。相信这样从0到1的创造,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的过程,能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人工智能的内在驱动力!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